时 间:
搜 索:

地址: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
邮编:100731
电话:(010)65121919
传真:86-10-65677512

当前位置:首页> 重要讲话

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《求是》署名文章实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有机结合

文章来源:
时间:
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  6月16日出版的《求是》杂志2009年第12期发表了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的署名文章《实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有机结合》,全文如下:

实现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有机结合


  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,进一步增强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,既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,也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。在实践中认真实施这一战略,对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一、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

  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。我国作为占世界人口1/5的发展中大国,一方面市场容量大,消费需求多样,满足国内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不能主要依靠国外供应;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,比较优势明显,资源禀赋多样,供给能力较强,生产的大量最终产品和服务也不可能主要由国外市场消化。因此,我国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必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。

 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,就是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的大幅萎缩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,2009年世界经济下降1.3%,是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。其中,美国、欧元区和日本分别下降2.8%、4.2%和6.2%。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1%,27年来将首次出现负增长。全球需求萎缩,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对我国外贸特别是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。2008年11月,我国出口结束了长达7年的持续增长局面。进入2009年以来,对外贸易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,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。

  投资和消费是国内需求的两大构成部分。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。多年来,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,投资需求一直处在高位,目前继续扩大投资不仅空间有限,而且边际效益会出现递减。因此,从长远看,当前扩大内需应着重在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功夫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由于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、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,这些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,因此,可以有效缓解经济波动,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。同时,消费通过生产和流通环节,可以引导投资的规模、结构和时机,是投资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通道。

  当前,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不仅十分重要,而且是现实的。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,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经步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、享受型过渡的阶段,对住房、汽车、高档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扩大,对家政、文化体育、旅游休闲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不断增长。与此同时,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储蓄规模不断扩大,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781元和4761元,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21.8万亿元。扩大消费需求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。

  在着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,我们也要选准投资项目,加大投资力度,特别是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。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,人均公路里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,人均铁路里程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/3,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设施尚有许多空白,公共服务、技术改造、节能环保、农村发展等领域需要大量投资。无论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,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,既有需要,也有潜力。

  二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巩固和扩大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

 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。各国利用本国有限资源,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与服务,通过国际贸易,既能提高经济效率,又能促进经济增长。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,无论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、内战后的美国,还是二战后的日本,都是通过开放和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。以“亚洲四小龙”为代表的许多后发展的国家和地区,也是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,获得了经济的突飞猛进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,全球市场加速融合,要素流动更加频繁,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选择,许多国家甚至把开拓国际市场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,发挥比较优势,积极利用外部需求,在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,大幅提升了经济实力。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,我国通过积极利用外需获取外汇收入,扩大国内短缺的重要原材料和技术设备进口,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。90年代中期以后,我国利用外需弥补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,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。现阶段,外需不仅继续为国内发展提供市场支撑,而且在经济效率提高、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统计表明,1978—2007年,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达9.8%,不仅明显高于改革开放前6.1%的年均增速,而且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3%的增速,其中外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20%左右,年均拉动经济增长近两个百分点。

  目前,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单纯是劳动力成本优势,而是由完善的基础设施、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、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所构成的综合优势,发展对外贸易、稳定外部需求的基础更加坚实。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,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累积形成的比较优势。仅就中低档产品和日用消费品来说,这类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,与国外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因此,在进口国居民压缩中高端消费的情况下,对我国中低档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需求还可能进一步增加。如果我们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解决好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等问题,遏制住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势头,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水平,稳定甚至扩大我国国际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。

  三、充分认识内外需协调发展的重要性

 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,外部需求急剧减少在客观上对扩大内需形成了巨大压力,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,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到扩大国内需求上。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或放弃外需。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,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世界,内需和外需都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。

  从本质上讲,内需与外需相互影响、相互促进。一方面,内需的快速增长为扩大外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国内市场和生产的扩大,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,提高产业配套能力,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造条件;国内研发和技术设备投资的增加,可以带动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,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;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,对扩大外需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。譬如,我国纺织、轻工、家电、DVD等产品,都是在经过国内充分竞争后再走向国际市场的,如今已经稳定地占有较高的国际市场份额。另一方面,外需可以直接带动国内消费、投资和政府开支的增加。出口可以直接带动就业,提高居民收入,拉动国内消费;外需扩大形成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效应,有利于降低中高档消费品价格,促进国内消费结构升级;外需作为最终需求,对相关产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的投资需求,具有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;制成品出口增加形成的技术外溢效应,可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。相关研究表明,出口每增长1%,可以拉动当年消费增长0.68%,拉动与投资增长相关的国内资本形成0.74%。

  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,既不能单纯强调内需为主,也不能过分夸大外需的作用。2008年,我国外贸出口超过1.4万亿美元,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1亿人。如果一味地强调内需为主,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不到位,一旦出口持续下降幅度过大,必然导致企业停产倒闭增多、失业人员增加的局面,不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,而且使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难以取得预期效果。同时,如果片面夸大外需的作用,就可能忽视内需的主导作用,贻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。从长远来看,我国目前应在稳定或促进外需增长的同时,必须保持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,既要防止从外部输入经济波动,也要防止外需结构不合理加剧国内资源供求矛盾,还要防止外需扩大加剧投资与消费失衡。

  四、完善有利于内外需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

  积极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,关键是要发挥我国比较优势,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,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,完善有利于内外需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,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。

 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。一要提高居民可持续消费能力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,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,着力促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。调整收入分配格局,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,特别是要提高农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完善基本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和城乡社会救助等制度,改善居民消费预期。二要把搞活流通作为扩大消费的切入点。健全农村流通网络,深入实施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,推动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,便利农村居民消费。增强城市社区服务功能,完善城市便民消费设施,扩大城市消费。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,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,降低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。三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。以狠抓流通企业食品安全为突破口,完善流通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,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,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,让老百姓放心消费。

 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。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充分利用出口退税、出口信贷、出口信用保险等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手段,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。完善加工贸易政策,促进加工贸易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,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。二要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良性互动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,优化利用外资结构,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在稳定外需中的积极作用。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投资合作,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、承包工程、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。三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。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,完善多边贸易体制。精心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,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的自贸区建设。积极稳妥地化解国际贸易争端,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,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
  适当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。一要适当扩大公共投资规模。以重大民生工程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、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为主体,以铁路交通、农田水利、节约能源、环境保护、社会事业为重点,适当扩大政府投资规模,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。二要制定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。以促进工业由大到强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目标,加大重点产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,提升重点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三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。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,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,增加对重大关键技术的投入,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,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。
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"文章类型:原创"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    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"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"。

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"文章类型:转载"、"文章类型:编译"、"文章类型:摘编"的所有作品,均转    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   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    并自负法律责任。
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
网站管理:商务部信息化司
技术支持: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
ICP备案编号:京ICP备010164号

地址: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
邮编:100731
电话:86-10-65121919
传真:86-10-65677512
邮箱:商务部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