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 间:
搜 索:

地址: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
邮编:100731
电话:(010)65121919
传真:86-10-65677512

当前位置:首页> 重要讲话

傅自应部长助理在中国金融论坛上的演讲

文章来源:
时间:
文章类型: 内容分类:
女士们,先生们:

  大家下午好!

  很高兴参加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“和谐社会: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论坛”,并就“金融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和谐世界”专题发言。在当前形势下,这个选题非常有意义。下面,我讲四个方面内容。

  一、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具备了条件

  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产业结构迅速升级,初步形成了较为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,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占据重要地位,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,连续十多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,外汇储备连年增长,至今年10月份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大关,遥居世界第一。目前,我国GDP占全球5%、出口占全球7.3%、外汇储备占全球1/3,世界经济增长的1/6是由中国经济拉动的。而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很低,对外投资规模仅占全球的1.6%,潜力巨大。

  当前,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“走出去”可以快速发展的时期。2005年,中国人均GDP超过1700美元,今年预计达到2000美元,东部沿海很多城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。根据世界经验,这正是国内产业升级动力最为强劲的时期,如果对外投资不能相应发展,成熟产业不能迅速转出,就会错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好时机。中国的很多产业,如纺织、家电、轻工等技术非常成熟,管理先进,营销网络发达,完全可以、也应该走出国门。

  我国企业也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。国际市场是检验企业竞争力是否真正强大的试金石。我国企业只有进入国际市场,在各个行业与全球的一流高手相竞争,才能真正检验自身的竞争实力。近几年,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,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。2006年,已有19家中国内地企业进入《财富》世界500强,而2001年进入500强的内地企业只有11家。中国企业进入500强的数量逐年增多,入围企业的规模也逐步在扩大,显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迅速增强。今年12月11日,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,国内市场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重要战场。面对国际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竞争对手,我们的企业也必须要加大国际化进程,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,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,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,提高综合实力。

  二、推动企业国际化有极强的现实意义

  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。近几年中国内外经济不平衡现象突出,国际收支顺差过大,这不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,而且也对有效实施货币政策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提出了挑战。因此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,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。推动企业“走出去”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方面。从世界经验看,一些制造业大国,如德国等,贸易顺差规模要超过中国,但国际收支却基本平衡。其主要原因,在于对外投资消化了大量的货物贸易顺差。中国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,也必须大力推动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
  同时,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,对资源、能源等战略资源的需求非常强劲,我国的战略资源又非常短缺,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能源的长期安全供应问题,我国经济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这也需要企业“走出去”,获得稳定的战略资源供应渠道。

  三、推动企业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和谐世界建设

  推动企业国际化,是实施互利共赢战略、促进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。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,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,支持有条件的企业“走出去”,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,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,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。这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重大举措,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、共建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。

  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,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实力和经验,参与世界经济发展,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。目前,一些非洲、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基础还很薄弱,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。促进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,对于解决这些国家资本短缺、技术落后的问题,帮助其发展现代制造业,增加就业,并进而实现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共同发展,无疑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,要特别注意社会责任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、注重回报社会已经成为国际化大公司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,是企业国际化持续发展的基石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不注意劳动保护、损害资源环境的企业也必然遭到社会和消费者的遗弃。企业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的发展,融入当地经济、文化和社会,也就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。

  四、促进企业国际化需要政府部门推动,更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

 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经营的一种高级形式,涉及资本流动、货物流动、人员流动、技术流动等多方面,需要外交、经贸、产业、金融等多方面的参与配合。近年来,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“走出去”政策促进体系。作为“走出去”战略的组织实施部门,商务部为推动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,在政策体系、服务体系、宏观监控体系等方面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发改委、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,很多地方政府也制订了支持本地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具体措施。商务部建立了《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》,帮助企业了解国际投资环境。通过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、双边税收协议等多种措施,消除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障碍,维护企业“走出去”的权益。建立国内有关行业组织、我驻外经商机构、境外中资企业商会、国内投资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协调机制,加强行业自律,规范经营行为。

  我们要促使更多的企业“走出去”,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体系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目前,商务部正在大力推动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。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是中国政府主导的,在与我国关系较好、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建立产业园区,支持中国企业集群式“走出去”。这是推进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大举措。

  金融机构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。目前,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。早在1994年,我们就成立了进出口银行,在2001年又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。中国银行最早作为专业的外贸外汇银行,在支持企业“走出去”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我国援外优惠贷款、优惠出口买方信贷、出口信贷等政策性信贷支持规模也在逐年增加。我们还为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提供保函风险担保资金,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业务承接能力。金融机构在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同时,也实现了自身的利润增长,获取了金融服务国际化的宝贵经验。

  从国际经验看,没有金融的国际化,很难有成功的企业国际化。企业国际化必须与金融国际化相伴相行。但是,我们应该看到,我国金融机构在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金融服务方面,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相比,还存在很大的差距。总体来看,我国金融机构国外网点布局少,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,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限。中国银行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,但其扣除港澳地区的海外资产仅占全部资产的3.77%(2005年),不含港澳地区的海外机构仅有17家分行、8家子银行,在美国仅有3家营业机构,不足300名员工。应该说,我们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才开始,金融国际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  推动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建设是金融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。当然,各个国家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不同,有的国家有很高的准入壁垒。这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,并通过多哈新一轮谈判、自贸区建设、高层互访等多渠道共同做好工作。金融机构也要具有全局和战略眼光,将海外布点作为国内外一体化经营的重要举措。同时,我们也希望,金融机构要积极学习国外大型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经验,提高国际化水平,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。

  总之,我们要抓住机遇,形成合力,积极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,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,为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。

  我的发言完了,谢谢大家!
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"文章类型:原创"的所有作品,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。其他    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:"文章来源:商务部网站"。

2、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"文章类型:转载"、"文章类型:编译"、"文章类型:摘编"的所有作品,均转    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    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,    并自负法律责任。

版权所有: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
网站管理:商务部信息化司
技术支持: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
ICP备案编号:京ICP备010164号

地址:中国北京东长安街2号
邮编:100731
电话:86-10-65121919
传真:86-10-65677512
邮箱:商务部邮箱